遇恶不校
遇恶不校(委东人述)
【原文】太仓词林王宪尹,讳吉武,康熙壬子秋,甫登贤书,夜从远道归,将近里门。忽有酗酒无赖,遇之于道,执而问曰,尔是何人。持刀欲斫之。王敛容曰,吾是王某,即新科中式者。其人曰,吾正欲杀新科王某耳。犯之益力。赖邻里狂奔扶救,得脱。归至家,不与家中言其事。明日,无赖酒醒,惶恐惧罪,以为必闻之官,将置于法,急同邻里数人,踵门请罪。先生闭户却之,以为吾昨夜并无其事。此辈不知所出,惘然而退。[按]有德者必能有容,以其涵养之粹也。有福者始能有忍,以其度量之宏也。夫以少年得意之人,猝遇暴逆于暮夜欲归之际,不惟不与之校,并不露于家庭之内。是非特见恶人而远避,且并忘远避之见矣。
【译白】江苏太仓翰林学士王宪尹,名吉武。康熙壬子年秋天,他刚考取举人,夜间从远路回来,将近里门,忽然遇见一个喝醉酒的无赖,拉住他问:“你是何人?”拿起刀要砍他。王宪尹严肃地说:“我是王某,即新科考取的举人。”无赖说:“我正要杀的就是新科王某。”说着更加奋力向他攻击,幸亏邻里众人赶来救护,才得脱险。王宪尹回家后,没与家人说此事。第二天,无赖酒醒,非常惊慌恐惧,以为一定会告上官府,将自己绳之以法。急忙央求邻里数人,陪同登门请罪。王先生关闭大门,不予接见,声明昨夜并无其事。这些人也不知怎么回事,迷惑不解地退回去了。[按]有德行之人必能有所包容,因为他的涵养已达到精纯。有福报之人方能凡事忍耐,因为他的度量宽宏广大。像王先生这样一位少年得志之人,在夜晚归家之时,突然遇到暴徒袭击,不但不与其计较,并且还不使家人知道。不只是见恶人而远避,甚至连远避之念头也没有了。
摘自安士全书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广义节录:遇恶不校